生辰八字算命最准的免费网站
手机版
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 : 首页 传统民俗 民风民俗 景颇族传统民族风俗

景颇族传统民族风俗

来源:要算命网 作者:本站小编 时间:2020-04-11

  景颇族都是跟其他的少数民族不同,也是有着独特的特色,而你们知道景颇族的传统民族中有着哪些风俗我们是不知道的吗?现在大师就分享一些关于景颇族的传统民族风俗给大家,不妨随大师一起了解下吧。

景颇族传统民族风俗

景颇族传统民族风俗

  

  景颇族的传统民族风俗

  景颇族新米节食俗

  秋天,稻谷成熟了,景颇族农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谷舂成米,请左邻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尝新米饭,欢度新米节。

  新米节在八月龙日那天。那天,吃过早饭,客人们来了,就帮忙把割了放在鬼门旁边的那捆稻谷搬到竹笆上打,接着把打出的稻谷炒干,舂成米。把新米和老米混合在一起做饭(老米还没有吃完,新米又有了,含有够吃够穿的意思)。蒸饭时,蒸盖上摆着谷穗;若是闰月过新米节,蒸盖上摆十三穗,不闰月则摆十二穗。

  在吃新米时,先将准备好的干鱼、干老鼠、鸡蛋、新米粑粑、水酒洒到田里献地鬼,祈祷来年人畜平安、五谷丰收。

  蒸新米饭时,主人家的老阿爹向围着他的客人、家人唱起了稻谷的来源:从前,冒难(天地之神)把地上的稻谷全搬上天,人们只得吃芋头过日子。后来,狗从太阳居住的地方跑来,尾巴上还沾着不少稻谷。人们就拿狗尾巴上的稻谷作种,撒到田里,从此才吃上稻米饭。还唱种稻的全过程,传授生产知识。

  袅袅炊烟飘散在湛蓝的天空,通红的火炭余热灼人,主人家的老阿妈把手洗干净,打开蒸盖。随着淡淡的蒸气向四方飞散,一阵扑鼻的清香溢满屋内,人们不约而同地做着一个深呼吸的动作,口水不知不觉地咽到肚子里去!这时,老阿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青菜叶,用筷子将米饭一筷一筷地挑出放在青菜叶上,有几个亡亲就放几包,以此悼念先人。祭祖完毕,只听老阿爹“瞰”地叫了两声,就看见一条摇着尾巴的狗进了屋。老阿妈从蒸笼里挑出一些米饭,放在狗面前给狗吃。直到狗吃饱,摇着尾巴出去后,全家人和客人才端碗理筷,尽情饱餐。家人一时回不来的,要留下一包新米,等回来后煮给他吃。

  吃完新米饭,太阳落山了,滚圆明亮的大月亮爬上了山顶。这时便在寨子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,火苗;中天,月光与火光相辉映。大家围着篝火,在象脚鼓和鋩锣的伴奏下舞蹈。男子挥动被火光照得发光的长刀,妇女在胸前上下左右摆动手帕,尽情歌舞,欢庆丰收的到来。

   

  景颇族民族风俗有哪些

  景颇族的建房习俗

  景颇族的住房用竹子、茅草建造。分上下两层,楼上住人,楼下饲养猪、鸡。竹楼以屋脊为界隔成两半,一半是主人家居住和煮饭的地方。靠里面的一端为上方,由长辈住;靠外的一端为下方,由晚辈住。另一半用于招待客人和堆放杂物。

  择地基 景颇族建房,对地基的选择极为慎重,地基选得好,才能幸福吉祥。选择地基的方法特殊而有趣,主要有:(1 )以米试地。在选好的地基上挖一个小坑,把一节竹子剖成两半,一半装上米粒放人坑中(家里有几口人,就在竹片里放几颗大米)。在大米的两头,用栗炭划上记号,然后把另一半竹片盖上去,用土埋好。第二天太阳出来时,再去扒开看,如果大米保持原状,说明此地宜于盖房,生活在此地衣食无优,日子好过;如果大米有被移动的迹象,说明地基不好,不宜建房;如果大米减少,则是凶兆,少一粒米就会丢一条命,少两粒米会死两口人,凡遇到此情况,必须尽快另选地基。(2 )以水试地。在选中的地基上,挖一个小坑,把一截长10一15厘米、粗2一3厘米的新鲜竹筒装满清水放进坑里。竹筒上端用叶子盖好,然后用土埋起。第二天清晨去看,如果竹筒里的水还是满满的,说明这地方水土养人,可做地基。如果水少了要另选地基。(3 )以酒试地。把甜白酒用芭蕉叶包上两包,在选好的地基两端各埋一包,三五天后挖出。如果酒味甜,则视为吉祥,在此居住家庭和睦、五谷丰登;若酒味变酸,或者被蚂蚁吃过,则视为不吉,不宜盖房。( 4 )以梦试地。有两种方式,一是地基选好后,晚上背着毯子去睡一夜,如梦见大海、日出、泉流等,则视为吉祥;梦见山塌方、太阳落山等为不祥。二是在选好的地基上取一把土回来,放在枕头下面,晚上睡觉梦见日出、大海、背米、吃饭等就做地基,梦见塌山、日落等就另选地基。

  贺新房 房子快要建好时,主人家就准备好足够的米酒、水酒和肉食,待选定吉利日子后,就举行进新房的仪式。届时,邀请本寨村民和附近山寨的亲朋好友参加。男女老少穿上新衣,女人背着装有米、酒、油、盐等食物的礼篮,男人们敲打着象脚鼓、硭锣,兴高采烈前来庆贺。主人家安排几名身着盛装的女子站在路口,手持水酒筒,向每一位来宾敬酒。整个山寨充满着节日的欢乐气氛。

  夕阳西下,"董萨"带领进行祭祀祖先神灵的仪式,同时"董萨"卜卦选定一男一女:女的身背米袋,手提铁锅;男的手持燃烧的木柴,庄重地走进新楼,举行新楼火塘的点火仪式。当火塘窜出火苗时,楼下擂响象脚鼓,鸣放鞭炮,新竹楼前一片欢腾。

  夜晚,男女青年在新竹楼旁环绕着篝火,翩翩起舞,纵情歌唱。手捧酒筒的女子不断向宾客敬酒,酒助舞兴,酒煽激情,熊熊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。屋内的人们举杯畅饮,听歌手唱古老的"木占调",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眼前欢乐场面,追述景颇族祖先学会盖房的经过。贺新房的狂欢,将持续到第二天的拂晓。

   

  景颇族有哪些民族风俗

  景颇族服饰风俗

 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,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,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。

  妇女穿黑色对襟,下着黑、红色织成的统裙,腿上带裹腿。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、银片,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,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,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。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,越富有。有的妇女还爱好用藤蔑编成藤圈,涂有红漆、黑漆,围在腰部,并认为藤圈越多越美。

  景颇族男女老少均喜欢嚼烟草、芦子、槟榔和饮酒,熟人相见则从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。

  景颇族的服饰风格粗犷豪放。景颇族男子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,下身着短而宽大的黑裤,包黑布或白布头巾,头巾两边以彩色小绒球作为装饰。出门时肩上挂筒帕,腰间挎长刀,简直就是一个气宇轩昂、矫勇彪悍的武士。景颇族女子多穿着黑色对襟或左衽短上衣,下着黑红相间的统裙,用黑色布条缠腿,节日喜庆时,盛装的女子上衣上都镶有很多的大银泡,领上佩戴六、七个银项圈和一串响铃式银链子,耳朵上戴一对很长的银耳环,手上戴着粗大且刻有花纹的银手镯作为装饰。行走舞动时,银饰叮珰作响,别有一番韵味。

  许多景颇女子还将藤圈涂上红色或黑色的漆,围在腰间,来装扮自己,她们认为谁的藤圈越多谁就越美,这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观。

  景颇族服饰特征

  世居云南的阿昌族古代服饰从现有文献看,多与狩猎和游牧活动及高寒山区的自然生态相适应,“衣皮服毡”,“织皮冠之”。从头上的帽子到身上的衣服,都曾用猎物的皮做材料。明代以后,阿昌族服饰有了新的特点。明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卷五说:云龙州“境内多峨昌蛮,即寻传蛮……散居山壑间。男子顶髻戴竹兜鍪,以毛熊皮饰之,上以猪牙鸡毛羽为顶饰。其衣无领袖,兵不离身。”这些明显带有游猎特色的服饰,构了古代阿昌族服饰的基本特征。(www.bmfsm.com)

  景颇族有“景颇”、“载瓦”、“浪峨”、“腊期”、“布拉”等五种自称。服装的颜色以黑、白、红三色为主调,黄、绿、蓝、棕、紫等颜色作搭配色,色彩鲜艳,对比强烈、浓重、搭配和谐。传统上,景颇族的纺织材料主要用棉花、羊毛、麻等,用手捻成线,然后再织成布。用树叶子和其它天然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制成染料。饰物以银器为主,其它有藤制和草编的配饰物。

  景颇族人平时的装束很普通,男子与汉族人的穿着没有什么区别,男子一般着黑色对襟短衣,裤腿短而宽。只有部分老年人还穿大襟上衣和宽松肥大的裤子,留辫子缠在头顶上,裹以黑布包头,青年人大都已改为穿现代服装。

  妇女一般着衣领周围缀满银泡银链的大襟短上衣,穿自织粗布做成的长衣统裙,颜色多为深色。老年妇女大都穿较宽的蓝色或黑色短上衣,头发挽于头顶,外裹黑色包头。 

姓名:
公历:
时辰: